![]() ![]() U-AUDIO 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Uniti系列—貫徹All in One的簡約哲學 他們在Uniti系列上訴求的是all-in-one,把所有功能作進去,讓人買一台就搞定所有大小事—除了一樣,喇叭得自備。這種產品不是給最嚴苛的音響迷使用,而是給初入兩聲道世界的消費者,或者為家中書房、臥室添購小系統時選擇,如果將來預算提升,進階購買分體式單機,更能深入的享受音樂。而這也映證了Naim的一句slogan — Go Deeper —更進前深入。一面這是在講透過音響升級,可以換取更多音樂聆聽的樂趣,一面也是就音響迷一步步探索Naim器材的價值說的。 Uniti系列現階段共有四項產品,其中兩台內建串流播放功能的綜擴,小巧玲瓏的入門款是Uniti Atom,高階的則處處講究宛若加裝串流功能的Supernait的Uniti Nova。 此外,還有一台可以rip CD的音樂伺服器,稱為Uniti Core,可以拿它來搭配Naim的串流播放系統(要跟別家的器材配當然也可以,但這不是Naim的本意),當作是音樂儲存的伺服器,若拿Uniti Atom或Uniti Nova搭配Uniti Core,配上喇叭,就是一套理想且優化過的串流播放系統。最後,還有一部幾乎可視為把Uniti Atom加上Uniti Core的合體機Uniti Star。整個Uniti系列的產品佈局非常合理,提供了想要組件簡單系統的消費者一個便捷的途徑。 螢幕解析度高,畫面細緻漂亮 為什麼我敢說這是一條便捷途徑?因為Naim的使用太直覺,也太簡單了。這台長的像Mu-so的Uniti Atom,使用起來就跟Mu-so一樣直覺。全機沒有電源開關,面板上一個看起來像是電源鍵的,其實算是待機鍵;電源線插上,就開機了。開機時,前面板那個5吋玻璃面板LCD螢幕會亮,顯出紫色的水紋桌布畫面,那是Uniti系列的識別圖案。在此我要強調:Uniti系列上的螢幕解析度很高,在我用過的音響器材的機上螢幕中,這個是一等一的,就算有尺寸更大的螢幕,也不見得有這細緻度。原廠並未透露解析度幾何,目測應約有300ppi的水準,或至少接近這個解析度。 耳擴非虛設,外接硬碟皆可讀 右方四個常用的圓形按鍵,由上而下依序為電源/待機、播放/暫停、訊源切換、快捷。左側一個USB type A插孔,可插入隨身碟播放,原廠並未明確說明硬碟的格式,經過實測,不管是FAT格式的隨身碟或NTFS格式外接硬碟都可以讀。至於一旁還有一個3.5mm的耳機插孔,耳機插上,喇叭輸出會自動切斷,進入耳機輸出模式。這個耳機輸出不是聊備一格的,我以Sennheiser HD700和Aedle ods-1測試,都能獲得音場開闊、有密度、有細節、也有光澤的好聲音。原廠說這是他們新開發的耳擴線路,聽來確實表現不錯。 讓人愛不釋手的轉盤式音量控制 前面板左側下方有Naim的商標字樣,透過LED燈照亮,是一視覺焦點;此外,上方圓形的音量轉盤更是引人矚目,這兩個都是承襲自Mu-so的工業設計概念,直到現在,還是很有新意。特別是音量轉盤,配合一道開機後常時發亮的白色光環,不僅視覺上有高度美感,隨著音量增大而增加的白色LED光條,頗富巧思,轉動旋鈕流暢滑順,帶著一點點阻尼的手感,也是一絕。音量控制用按鍵能創造簡約外觀,但怎能比得上旋鈕的操作樂趣呢?又有哪一個旋鈕設計可以像Naim的Mu-so以至於Uniti Atom的置頂轉盤這麼出色?看來,只有Naim可以超越Naim。 方正的機箱,整個機箱都是鋁合金製成,兩側置有散熱片。事實上,整個機箱都拿來散熱,經我持續兩三小時的激烈操駕(音量不低於50),整個機箱都是溫溫的,不致燙手,顯出Naim確實考慮了小機箱的散熱問題。鋁合金機箱的切角俐落,前後左右都是直來直往的,偏屬現代的設計,看起來很漂亮,但拿起來恐怕會刮手,搬動機器時要謹慎。 多元數位輸入,但連網才是重點 機背的端子,說出了Uniti Atom對外的連接能力。一組RCA同軸數位輸入,加上兩組方頭的光纖輸入,這些傳統的S/PDIF數位輸入,可連接其他數位器材,包括電視機。不過,如果要以光纖連接電視,聲音輸出恐怕會有延遲,即便時間差極短,但還是有非同步的問題。沒關係,Naim準備了選購的HDMI輸入端子,標準板的機背上將預留孔以蓋板蓋住,若選購這個具有ARC功能的HDMI端子,連接電視,就可以享受同步放映放聲。一旁還有一組USB type A的端子,功能與前方的一樣,可接受外接儲存裝置的檔案。RJ45網路端子負責串流播放,尤其是重頭戲。一組RCA類比輸入以及一組RCA類比輸出,前者可連接其他訊源,包括傳統類比訊源,後者可外接後級或增設超低音。喇叭輸出只有一組,只能使用香蕉插,對音響迷來講,這出現在Naim的機器上並不稀奇。倒是沒看到DIN端子,讓很多人鬆一口氣,Naim終究想開了,外面的是界是寬廣的。 Naim 的解碼核心使用一個40bit的SHARC DSP的處理器,其高達每秒270萬次的運算能力,使得Uniti Atom能以因應高解析檔案的解碼和演算。這個解碼核心可以支援PCM 32bit/ 384KHz和DSD 128的取樣率,至於文件格式則包括WAV、FLAC、AIFF、ALAC、MP3、AAC乃至於Ogg皆可讀取。強大的網路功能,一方面支援UPnP,可以讀取網域內的檔案,二方面透過連接網際網路(支援有線連接或WiFi,且WiFi同時支援2.4G和5G網路,若要傳輸音樂檔案,我個人建議選擇5G通道,干擾較少,傳輸會更順暢),可享受更豐富的串流服務,包括免費的網路電台,以及收費的Spotify和Tidal。這些都已經內建在Naim自家的App裡面,只要在App裡登錄這些串流服務的使用者資訊即可連線。並且,Uniti Atom也支援無線傳輸,包括AirPlay和Chromcast,若有其他藍牙的播放裝置,Uniti Atom也支援藍牙,且有aptX HD,可進行高音質的藍牙傳輸。值得一提的,分享一個讓我又驚又喜的經驗,當我以AirPlay播放YouTube的音樂節目時,Uniti Atom的螢幕會顯示出刊頭畫面,就像我以UPnP播放檔案時螢幕會顯示專輯封面一樣。真是太友善了! 力除數位噪訊,全新設計40W放大線路 至於線路的設計重點。原廠特別強調:Uniti Atom是特別為數位串流打造的,因此,不僅具有強大的即時串流解碼能力,還要能夠克服各種數位噪訊。除了在整體線路上透過不斷測試、分析,找出干擾的環節,將類比和數位線路板各自獨立分開,更透過光隔離技術,避免數位線路的噪訊串入類比線路。電源方面也是數位類比分離,雖然只有一顆環形電源變壓器,但是兩組不同的輸出各自供給數位和類比線路。 類比放大的線路則是承襲經典的Nait擴大機,但是原廠更說,因為線路開發的新突破,Uniti Atom比起前代機種(推測應是指UnitiQute)反應速度快了足足一倍。輸出功率則有每聲道40W,採AB類放大,比UnitiQute的30W輸出更強勁。 開機後兩動:配對遙控器、更新韌體 開箱之後,您需要先做兩件事,第一是配對遙控器,第二是更新韌體。孰先孰後皆可,原廠的操作指引要用家先配對遙控器再更新韌體;代理商的工程師則展示給我看即便先更新韌體再配對遙控器也沒有問題。若採後者方式操作,請先在手機或平板上下載Naim的控制App,跟隨App指示即可一步步完成開箱手續。這附智能遙控器一支只能配對一台Naim的器材,因為不是紅外線遙控,因此操作無須指向Uniti Atom,使用上很方便。遙控器面板是黑色壓克力,看起簡約低調,當您拾起遙控器時,遙控器按鍵的燈號會亮起,各按鍵透出白色LED光線,十分有未來感的設計。 數位串流,捨Roon其誰? 試聽在我自家進行,搭配Pierre Etienne Leon Quattro Plus喇叭,音樂來源方面,我完全捨棄傳統的訊源,悉數來自串流。主要聆聽的基準是以Roon作為播放平台,聆聽儲存在QNAP NAS裡的檔案,並且以Roon Server作為Core來跑Roon程式。此外,我也在Roon的平台上,聆聽Tidal的無損檔案。 為了讓更多讀者能明白我上段敘述的意義,我簡略說明一下Roon的架構。Roon的研發團隊在開創Roon Labs之前,是在Meridian Sooloos旗下工作。Meridian Sooloos的設計概念十分前沿,將數位音樂作資料庫式的整合,而且具有強大的搜尋能力,還包括線上資料庫。這與當時方興未艾的各類播放軟體相較,功能強大許多。這批研發人員出來開了Roon Labs之後,把這樣的概念發揚光大,做出一套無需綁定Meridian器材的平台軟體,任何人只要下載就可以使用,在過了試用期之後,需要成為付費會員,便可享受這個強大的播放平台。 Roon的基本概念是將平台建立在一個Core「核心」之上,這個Core就好像是管家或是交通警察,或者好比人的大腦。它負責整合所有的音樂資源來源,包括本地的磁碟、網路硬碟或線上的串流服務(Tidal) ,然後決定送往哪裡播放(output)。這個Core可以是一台電腦(MAC或PC皆可),或者是Core Server(以硬碟裝載Roon Server程式工作),又或者是市售的Roon Core器材。 但光以Core不夠,後端還需要有一個播放的輸出端,這可以是一台Roon Ready的串流播放器,也可以是一台電腦(可以直接由擔任Core角色的電腦自身輸出,或者另有一台安裝Roon Bridge程式的電腦),或者是一個支援AirPlay的音響器材(包括Mu-so這類的一體式音響)。播放效果最好的當然是透過Roon Ready的串流播放器來播放,如果該播放器沒有類比輸出,或者類比輸出做的不夠好,可以透過數位輸出給更高階的DAC來解碼。後續就跟一般的訊源一樣,用類比訊號線接上音響系統就可以聽音樂了。 至於前端,Roon提供了Remote遙控程式,安裝在手機或平板電腦裡,但這僅供遙控,包括選歌、播放的功能,並不擔負播放檔案時的實際運算工作。這樣一來,只要建構起一套Roon的訊源,就可以坐在沙發上滑手機、滑平板來選歌了。 那這跟其他的播放軟體差在哪裡?差別在於強大的資料庫整合能力,Roon能以整合網域內的所有音樂檔案來源,編在同一個音樂資料庫裡,如果資料庫中還有其他的同曲目的歌曲,會告知您有多少同曲目歌曲,點選後便可列出。甚至,如果您本身擁有Tidal的帳號,Tidal線上資料庫的曲目也會列出。您可以一連再連,建立起超過自己收藏的音樂圖書館。除此之外,Roon還有一個別人都沒有的,就是龐大的知識資料庫,關於曲目、樂手、作曲家的簡介資料,都可透過點選進入瀏覽,若裡面有關鍵人名,還可連往其他的人的頁面,那裡,又整合了該員的相關曲目和專輯。加上它還支援多房操作,您若每個房間都有一套Roon可以輸出訊號的音響系統,可以透過一支手機,完成所有房間的音樂播放。透過Roon,聽音樂的樂趣更多。 因為Roon的功能如此強大,因此,現在絕大多數的Hi End廠商都在尋求與之合作,這樣可以免除自行開發軟體的成本,任何音響廠商想要開發出比Roon更好的播放平台,難度非常之高。 對於有心跨入數位串流播放的朋友,建議優先選擇Roon Ready的器材,經過免費試用2週之後,您會跟我當初一樣,毫不猶豫地刷下卡去,499美金的終身會員看似不少錢,但對於重度音樂使用者如我,這價錢可比iPhone還便宜多了,一支新手機不過用3年就快跑不動了,Roon還會一直更新,程式會越來越好用。划算,究竟該怎麼算,您得自己想清楚。 穩定的App,就算不用Roon,也用得開心 這段插入的話扯太多了。回頭講Naim Uniti Atom。之所以會解釋Roon解釋那麼久,就是因為Uniti Atom支援Roon播放。若非Roon的用戶,可以使用Naim自家的App軟體,他們的軟體寫得非常好,不僅介面清楚漂亮,操作直覺,而且穩定性很高,這點尤其重要。 我從評論Mu-so、Mu-so QB以來,直到這次再評Uniti Atom,我還真沒遇過App閃退。是我運氣太好了嗎?我寧可相信是穩定度高。(若我有這等運氣,豈不早發了?)Naim的App可以幾乎完全取代遙控器的功能,這也是未來音響設計的一個趨勢:行動裝置App取代實體遙控器。 器材規格 型式:綜合擴大機 類比輸入:RCA x 1 數位輸入:Optical TOSLink (最高24bit/96kHz) x 2; Coaxial RCA (最高24bit/192kHz, DoP 64Fs) x 1;HDMI ARC (選購);USB Type A (前一、後一)x 2;RJ45網路輸入 x1 類比輸出:RCA x1(前級輸出);3.5mm耳機輸出 x1 輸出功率:40W 尺寸:95 x 245 x 265 mm (H x W x D) 重量:7kg |